环球百事通!早一点考虑营养!专家:不要等到肥胖或消瘦才想起营养科

2023-06-18 15:08:46 来源:羊城派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大多数情况下,很多病人或者医生都属于后知后觉,等病人消瘦或者肥胖才想起来找营养科解决问题。我们更期望病人早期就能想到营养问题,不是吃出糖尿病或者重度营养不良再去找医生,这就是我们临床营养科存在的价值。”6月17日,2023临床营养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陈伟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目前临床营养科未来发展的方向。


(资料图片)

临床营养科需要两条腿走路

平时不关注营养,在疾病发生时才发现营养的重要性。“在新冠疫情期间,免疫力差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平时身体很虚弱,营养不良,遇到新冠病毒的打击其承受力就差很多,病情也更重。”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马文君谈到了营养与免疫力的关系。

据记者了解,此次临床营养大会第一次把营养和免疫关联。“如何针对重症和慢病患者发挥营养治疗的作用,让更多的患者获益以及在新冠后康复中如何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让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的健康,这也是本次创新大会的一个亮点。”陈伟教授说。

如何让病人更早地发现营养问题,而不是吃出糖尿病再去找医生?陈伟教授认为,有两个解决方式,第一就是建立临床营养诊疗路径,不单纯依靠转诊或会诊来发现病人,在患者入院后主管医生就可开具饮食医嘱,而营养医师可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通过规范筛、评、诊、治流程,建立临床诊疗路径,尽早地发现病人,解决临床营养问题。比如在协和医院设立的营养筛查和评估管理体系,纳入在医院的HIS系统里。其次,就是发挥临床营养学科属性,让患者主动认识到营养问题,比如以肥胖和消瘦为抓手,不断宣教,让这两类病人尽早看营养科。

陈伟教授表示:“临床营养科是两条腿走路,一个是让临床医生更加了解营养科,另一个就是开发营养科的独立技能,让病人了解营养。”

行业注重临床营养医师培养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近期,国家卫健委出台20条举措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文件中提到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提供临床营养的筛查、诊断、评估和治疗。从营养干预、支持到营养治疗,在国家政策文件中第一次中提出了营养治疗,从表述的变化,可以看出临床营养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如何建设临床营养的人才队伍,陈伟教授指出,一方面是加强医学院校的学历教育和校园教育,让医学生对营养学有一定的理解。比如北京现有部分护校的临床医学营养学教育、协和医大8年本科的临床营养学教育,研究生也有临床营养学教育。让医学生接触营养学。

另一方面就是加强继续教育。“这种培训可以是国家级的,也可以是行业培训,而行业培训主要就加强技能培训。比如本次大会特设2023临床营养诊疗实践技能培训班,邀请各个领域知名专家,围绕营养诊断的临床应用教育、医疗膳食标准化管理教育、肠内营养安全应用教育等方面进行授课,为我国临床营养人才梯队建设蓄势赋能。通过这些不同层面的培养、培训能够基本保证促进临床营养专科长足发展。”陈伟教授说。

陈伟教授坦言:“有为才有位,临床营养学科只有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形成社会巨大需求,国家对营养科的人才培养才可能提供更为便捷的通道。”

中国营养支持治疗有了新证据

近五年来,中国营养学获得飞速发展。临床营养已从单一疾病支持治疗走向以预防、筛查、治疗、康复及人文关怀的全方位、多系统的整合营养医学模式。

马文君主任向记者介绍,广东省卫健委也刚刚出台了《广东省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建设方案》,广州作为核心城市也将参照该建设目标:到2025年底,所有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部设置临床营养科;到2030年底,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以及肿瘤、儿童、精神等专科医院应设置临床营养科。

为进一步规范营养支持治疗流程,就在今年4月份,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 组织国内近百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推出了《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推荐,住院患者均应进行营养筛查; 对于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应进行营养评估。《指南》中还建议,住院患者规范化营养诊疗流程应包含筛查、评估、诊断、干预及监测等关键步骤,并形成连续的诊疗模式。“这是继2008年第一版《指南》,也就是15年之后,通过临床积累,我们有了自己临床营养的数据。”陈伟教授表示,“临床营养医师通过营养筛查和评估以后得到营养诊断,理顺了临床诊疗路径,这也是一个新亮点。”

据悉,本次大会围绕大健康、大方向专题,疾病营养管理专题,肠内营养安全应用专题及共识、指南/标准解读专题四大主旨模块,以多学科临床营养研究、学科建设、推广临床应用为学术重点,吸引了临床营养领域的1000余位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莅临现场参会,线上2万余人同步观看,多位权威专家对慢性疾病精准营养干预与研究、成功老龄化的标志与新概念等方面进行阐述与讨论,也对临床营养学科发展方向进行探析,助推临床营养学科规范化诊疗体系规范发展。(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薛仁政校对 | 桂晴

标签:

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