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说著名作家唐国明,在呼啸中改写一切的时代,写着他的《零乡》
————————————————————————————————
半途主义就如主张“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的唐国明在《零乡的模样》一诗中表达的那样——
(资料图)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
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
半途哲人、鹅毛诗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诗意流作家唐国明作品
————————————————————————————————
————————————————————————————————
第一回、写于2005年,文中提到的那个写我的人,是当年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个女学生,后来出国求学去了,再也没有音信:在这个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的时代,我是这样的吗?
…………………………………………………………
高山上的湖水是躺在地球表面上的眼泪,我的眼泪就是挂在人间的一面湖水。好似普天下的男子只有我一个风流才人,普天下的女子都如我一般道学。把一副学佛的心胸,配了个作孽的相貌。为做世间第一个才子,娶天下第一位佳人;读尽天下异书,交尽天下奇士,游尽天下名山。脱了衣服坐在明月之下,开了帐幕坐在灯影之中,于月姊风婆揽我入定之际,取流而引,移东补西,呈飘逸冷静之态,现清雅素淡之美,终于在反复阅读中,考古修复成了一部关于“我”的月明翠柳之书。掩卷长思:人之一生如树叶一落就跟树没关系了。如外边下雪了,最后只有雪为自己送行了。
曾有人撰文说我以前:……不工作,不恋爱,看书、写作。不添新衣服,不到除食堂外的任何地方用餐。瘦而苍白。床头垒着整洁如新的哲学、文学、史学著作。读书,从不用笔划记。喜欢坐在床沿,左手支在膝盖上,托着书本,右手的拇指、食指轻搓书页的中部,以便翻动;既避免犯困,又不会使书受到磨损。具体到每一个细节,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桌上堆着成片的稿纸,是正在创作的诗歌。喜欢研读《红楼梦》、哲学,坚信人生是一场虚无,“零”便是整个人生的画像。这样下去意味永远贫穷,成名于他,是种奢望。在默默地写、不断笔耕中,一切的屈辱与磨难是他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一成不变的生活容易使他厌倦,不想成为一只钉死在墙上壁虎的他,在那四面透风租来的小屋里用开水取暧,为钱给家乡的旧时好友打求助电话。在俗世看来这是一种“不值钱的高贵”,用大众熟悉的方式去获得金钱、荣耀、地位,于他,不难办到。关键在于,他无法承受那种空虚的无意义。他明白自己的努力与死守,也许对生命是一种挥霍,靠文字长载青史,更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竞跑。然而生命是场虚无,生命一来到世上,就面对着死去的脆弱。对他而言只有文字能使生命的意义延续,这是他对生活的信念,正是这股激情支撑着他这种苦行僧似的生活。
如今我每读完这段文字,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几乎认不出那是我自己了。望着窗外,一条条青石板铺就的小巷,没有一个人影,一股天籁珍珠似的在黑暗中闪亮的滴落下来。
一种声音,难以捉摸,却又分明从心底响起,弥漫开来,竟跳动了一下,像踮起脚尖,颠了一下,便落进黝黑的山影里去了,不知道从哪里来,又回哪里去。像一则故事,又像是梦。
天边好像有一个声音在喊,对过去喊。可过去早已远逝,就如已消散于空中无可招回的魂灵。但我知道,“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走,无缘无故地在世上走,走向我。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等,无缘无故地在世上等,等着我。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哭,无缘无故地在世上哭,哭我。此刻有谁在夜里的某处笑,无缘无故地在夜里笑,笑我。”
在我的人生经历与所见中,世上是没有天才的,世上只有蠢才,做着别人认为很蠢,不可理喻的甚至不可能成功的事,一如既往,不怕苦不怕累的,以超乎常人的意志力,抱着知死而生、知败而战、风来雨往、乐在其间、成于其中的精神,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顾地做下去,成功了,人称天才;失败了,人称疯子或病人。
在这个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的时代,为完成这部书,我花了很多年时间,可以说这么多年来只做了这件事。为了这个梦,我“隐居”在麓山下,每日做的事就是在不离不弃中读书写作。
我就这样做过来了,我能如此苦而快乐的活下来,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是信念写作本身就是一个陶冶的事业,需要微钝慢积的去造化。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一到夜深人静,面对自己的书稿,想着一个如诗的女孩,想着父母焦虑的眼神,俯仰星空,只觉在凉如清水的月里。
列位看官,欲知我是什么,请看下回分解。
…………………………………………………………
第二回、写于2010年5月6日:我会不会如一个改写主义者一样如此宣告
…………………………………………………………
我已被你改写,为了改写你,我要改写世界。世界,我的作品,我需要用改写救治人类这场疾病。
大地茫茫,我要把我的路,修向遥远的地方。
改写改写,他人改写了我,我改写了整个世界。世界在改写我们,我们在改写着世界。我们在变,世界在变。
我们把这个如纸的世界改写,世界如一张白纸,我如一支无形的笔,我在上面改写一切。我的眼越看越远。为彻底改写,我统一了一切。
一切又开始颠覆,一切又开始改写。改写,一点一滴的改写。我坐在发黄的书页中间改写。改写就是创新,创新就是改写。将一切改写成永远。当下的一切,过去的一切,时代的改写者不停的改写。我又将要改写一切。改写在召唤着我。我,一个被时代改写的事物。我被一切改写,我必将改写一切。一切改写了我,我改写整个世界。一切是什么,一切是改写。一切在无尽的改写,一切无时不在改写。
我改写了别人,也被别人改写。一切改写彼此,一切彼此改写。我们在这样不停地改写,在不断的改写中把一切承传。
改写,一次又一次改写。这个被一切改写出来的世界,我们从存在开始就开始了改写。改写本质,改写存在的意义。被改写,被改写,一切无时不在改写,一切无处不在改写。
改写人生改写世界,改写包容了一切悲哀,一切喜悦。我们只有承受,只有改写。改写吧,改写,改写就是一切。一切的一切,改写改写。我痛苦在他人的改写中。
今天过去了,明天又是我的今天。我永远在今天被改写,我不断被一代又一代人改写。
我来自改写,我被改写,我必须在改写中不断被改写。
太阳落下去了,它明天还会升起。一个被改写过的我被修改,我在被改写里虚在。
他人,他人是我的灯。我诞生了,我不是在向死之中。我来到世界就被不断改写,以自己的出现改写世界。
我在他人的改写中被他人永远改写。我所遭受的他人也在遭受。我把生命熨帖在自己的湖泊,我是改写致死淌血的过客。
我悬挂在他人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生活,练习死亡。我如一页优秀的文字,被他人无限地抄改下去,抄改出来的我成了历史。
我依凭自己的改写能力把一切改写。我在不断改写我在不断扮演,我活在一个抄改改写复制的世界。
人在大地上一生劳累,自然之神的果实不再照耀我们。人成了一支笔为生存改写自己。
在单薄如纸的时间上,我在挥霍无穷的改写。
我已是一个虚在,他人把我围困在他们操控的世界,我成了一个空在,我在虚在的世界上,成了他人的设计。被他人修理被他人算计。
我是一个想象,我不再是一个现实。
改写,改写,在改写中找回自己。我永远活在一种自欺里。世界,就这样一直荒诞下去。我奴役他人也被他人奴役。滴血的虫子,正慢慢向死亡爬去。
我已失去了所有,如一条流满整个天空的河流。
我在高山之巅,大河之畔。我坐在老牛破车上,望着遥远的远方,习惯改写练习死亡。
我是永生我是万能,我是一切起始终结的过程。
天空一无所有,但它说尽了一切。一切被血改写,血在改写一切。
欲知我是什么,请看下回分解。
…………………………………………………………
第三回、写于2019年10月6日:编《零乡》一册
…………………………………………………………
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我说:“借他山之石,补天地之缺,替天下代言,道古今之理,编《零乡》一册。”
我几乎所有的写作都是围绕《零乡》这部小说。可以说《零乡》这部小说贯穿了我以前所有的创作。几乎在之前所有发表、没发表的作品,都是从《零乡》里跑出去独自立门立户的。
海明威说过:没有修改过的稿件都是垃圾。而《零乡》这部小说的前稿件就在我觉得不满意时废弃过重写,重写之后,又在废弃的打印稿里读到那废弃的稿件,又觉得有可用的部分,但几十万字的稿件已经无电子版了,才想起自己曾发给过一位叫向英的女同学,后来她改名叫向上了。便发信息问她,是否她的邮件里还有我那一个叫《零乡》的旧稿,她没多久便转发到我邮箱里来了,我便又开始折腾。折腾一阵,又觉得没意思,没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又废弃。废弃后,又不知过了几年,在扔打印稿时,又读到它,又觉得有用,找不到电子版又想到向英,问她,她竟然还保留在邮箱里。就这样重复地废弃了又觉得有用,折腾一阵又废弃,来来回回,每次的电子版都是由向英提供给我。直到《零乡》的写作思路有了转变,转变成写自己的自传,我又觉得那个废弃的《零乡》里有部分稿件大有用,于是又找向英要。
想不到2019年了,离第一次发给她差不多十多年了,她还存着,又给我发了过来。也幸亏她,《零乡》里有几万字都是改自那个我要废弃的《零乡》旧稿。
对于这个自传,用不用《零乡》这个名字,我思考了很久,想到一个文人说过,好的小说就如《红楼梦》那样,读去似乎就是天然的山河,于是我也就有了信心,便将写自己的自传小说决定叫了《零乡》这个名字。
这部小说似乎写尽了我人生2020年之前的事,至于日后还会不会将2020以后的事添加进来,这是以后的事了。
欲知我是什么,请看下回分解。
…………………………………………………………
第四回、初稿写于2010年7月,2019年10月16日整理:我是不是这样一个在路上的人
…………………………………………………………
一个人还是有可能穷尽各种知识的,对这个世界,我曾尽力地去看、去听、去问、去触摸与去思索。我智力很快就超出了同代人,却不得不在默默无闻中度过。多年来,我最初的目的已不知不觉地在迁徙中消失。
命里注定了我的理想将一无所成。活着,仅仅是为了衰老。我几乎要怀疑,我们就将这么结束旅行,永远地长眠在旷野上了。幸好,我们都未死去。
在去南方的路上,我惊奇地发现,我又回复到了当年刚上路时的惴惴不安和兴奋,仿佛这些年来的旅行从未发生过,一切都又循环开始了似的……
我们的欲望,是无法根除的;总是有什么将我们驱使到了这路上。我们都有死,我们都害怕死,害怕死带来的彻底寂灭和虚无。所以我们总是在竭力地学习,希望进入历史。在融化入女子身体时想的不是快乐,而仅仅是为了完成一个目的、一种仪式,要将生命延续下去,制造出子孙,并让他们记住我们,但若想要不朽,将血流入女人的身体远不如将某种思想事物注入大众的灵魂或内心那么有效。
但尽管,我们走在了同一条路上,我们的生命仍旧是个人的。我们都将像迷了路那样,一个一个地离开大伙,最终因劳累、饥饿、迷失倒在荒野之中,彻底地消失。在我们死后我们的灵魂会不会仍这样无边无尽地跋涉?我们都需要爱,是个人的、目的明确的狭小的爱。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已经成了一场瘟疫,早在我们的下身溃烂了之前我们的精神就已溃烂。人们躲避我们,驱逐我们。
我发现,我并不适合做这种长途旅行,它需要的是强健的体魄跟白痴般的脑袋。一路上,我们经过了一个个小镇和一座座村庄,经历了一次次乏味的四季变化。
作为一个人,我们是卑微的,可作为一个人,我们又是幸运的。我们想介入世俗,反沦为了旅行家或流浪汉。在这令人不安的荒诞与不应有的旅行艰辛中我们纷纷精神崩溃,旅行也已成了我们多年来养成的本能与习惯,已经变为了一本合拢的书,随时都可以取出或打开它。
我们应先成为一个高尚、有理想的人,要用知识填充自己,通过反省日常生活中外在的行为,以纠正内心出现的小偏差。然后,为世人服务,并在这种服务中愉快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我们全部的生活便是传授美妙的知识、音乐、诗歌、典籍、各种礼仪与上古的圣人传奇故事。我们自然地就为我们的对话所陶醉。寒冷、含婪与丑恶,统统都给隔绝在了屋外,我们在屋内讨论着一些高尚、有趣而奥妙无穷的话题,余音嗡嗡地在屋中回响。
我们不是那野牛也不是那老虎,为什么要在这旷野中奔走?难道是心怀天下,而变得不可被摧垮。如果我愿意,我甚至可以随意返回这旅行的任何一部分。我久久地凝望着一座放满书的房子,就像注视着我在其中消磨过了的生命。在里头,我曾经浏览各种典籍,在沉思与无为中度过了大半生。我已不习惯没有书,不习惯离开了书的香味去生活了。
人随时都可能无辜地死于非命,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个世界的运行仿佛是与我们无关。我们的生命难道注定了要以这种远行的方式耗尽?我们已在这旅行中早已失去了主张,我们的动作将变得越来越迟缓,面容将变得越来越相似。谁也不清楚等待着我们的将是一次怎样的旅行。我们就这样漂浮在时间里,接受这个已没有故乡只有远方与时间抛给我的“零乡”, 无聊地追问——
为什么这个世界的群鸟已开始沉默,是不是因为诗人没有写出群鸟爱唱的诗歌/只要诗歌像天鹅长出的鹅毛一样从诗人的内心生长而出,是不是世界与天空朗朗的诗声就会回荡江河山谷,爱诗的群鸟就会如奔涌而出从天而来的长江黄河/是不是这个世界根本没有爱诗的鸟群,还是诗人没有真正写出群鸟能唱上天庭的诗歌/面对金钱建筑下不求天空的人们,我拿着把椅子坐在这里坐在山林/山林空得已闻不到鸟儿的叫声,天空已空无成再也看不到飞过的鸟群/似乎一切已空去了自己的根,似乎全在金钱换来的鹅毛床上打滚/似乎每一个人抱着金钱,在抵押那个未来的来,在换取那不爱的爱/在一个金钱构筑的网络囚笼里,谁还有诗歌与远方的自己
欲知我是谁,请听下回分解。
————————————————————————————————
————————————————————————————————
唐国明说:文学是人类共同猜想的方式。唐国明说:尤其为利禄等死,不如为千古留名而生。
唐国明写《读项羽》诗说: 宁学项羽做自我,不学古人成皇奴;了却天下纷争事,只给虞姬当丈夫。
唐国明说:我有长风情怀与鹅毛风范;我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唐国明说:我说的“长风情怀”就是流传千古的抱负”;我说的“鹅毛风范”就是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造福万世之事的坚持。
唐国明半途哲学名言: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们唯一的财富。除了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唐国明2019年6月出版开创半途主义的《 鹅毛诗 》集。
半途主义就如主张“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的唐国明在《零乡的模样》一诗中表达的那样——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
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唐国明开创独特的“诗意流”创作方式,写出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把士兵,作为一个传声筒,将所有的声音发了出来。写出了一个士兵面对以诗的形式涌出的思潮激流冲击中,他仍没有放弃自己的坚守与责任。以士兵这个故事道出了皇权文化这棵树是怎么从根长向当今的。作为一个士兵,他一直在坚守要塞、坚守在此刻、坚守着自己的使命。确不断面对一些无知的事情,让他置于那种似永在途上无归的不安。作品让人认识到我是什么,我就是坚守在此刻的过客。 更让人思考——此刻,一切顺道路而去,顺河流而来。我们是不是还如那个士兵一样老停留在那个此刻,那个要塞里,那个使命里,那个等待里。
2022年出版,奠定唐国明半途主义哲人的地位、具有飞诗流意、鹅毛飞扬结构、读后能烧得你飞起来的“诗意流”长篇小说《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是一部与长城相关、弘扬人类优秀品质,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开创“诗意流”文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是一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式史诗与交响曲;是与唐国明的《鹅毛诗》、《零乡》构成半途主义系统的三部曲之一。
《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既是诗歌史中海子想耗尽心血没有实现完成的,而唐国明自然完成的大诗,又是小说中的史诗。
……………………………………………………………………
唐国明介绍他的书《零乡》时,如此说——
《零乡》就是一个展示在无归的现实路上,表现不停进取乘风破浪精神的文本。
《零乡》更像是与你面对面亲切交谈一样的以非虚构、跨文体、自传、百科全书的多种方式;以“为让你认识我自己,我在如此反复地言说给你听”的架势,写出了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之人,在时世推移中,在各种交响与交织土壤下,时有无乡之感、时有“无用之王”之叹的历程——通过这种状态的描写,反映出那种远离故乡没有归宿感,折回故乡却发现故乡已不是故里的场景,在似梦似游,无所追寻,无处追寻的漂泊中,一边是对我在时代进程中失去了消失了的乡村故土用记忆性的文字修复还原、一边在现有文字古迹中对自己精神故土的追根溯源、一边是在精神游走中去寻找自己心灵归属故土的心路历程,及我在这种历程中的徘徊、游走、寻根、回忆里,道出了作为进入以网络式漂泊生存的人类一种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与对这个世界迅变的陌生感的‘零乡’现实,向世界追问我们到底是为梦想而在?还是因迷惘成病而空?在这个无答案的难题面前,我们只有在无归似归中继续流浪,不得不又继续漂泊的“零乡”现实。使每个有同样经历的自我永远成了一部被“零乡”化了的“零乡”史,成就了“半途哲人”的名言——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我们只是在此刻,我们成了途中的我们,我们成了被“零乡”的我们。——同时此书也揭秘了我是如何以考古方式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文字,写出鹅毛诗,论证哥德巴赫猜想与3x+1猜想,又是如何成为半途哲人的。更重要的是写出了我如何从一个看牛山山顶上如何到了岳麓山山脚下,与几百个女孩如何交往,又如何成就了人家认为不可能成就的梦想的。这其中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在支撑着我?若想详知,请读我《零乡》一书。
若说21世纪是流行我唐国明提出的半途主义哲学的世纪,那么《零乡》注定是一本以小说、百科全书、自传,传达唐国明提出领悟的半途主义哲学最易懂的好书与扛鼎之作。
《零乡》虽然有些重复但表达形式不同的内容,但恰恰是这些“来回拉抽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重复的内容,以我成才、求索的波折思路历程将此书更好地结成了一个叫“零乡”的体系;突出了人类重复此刻、此刻重复的重大哲学主题。同时《零乡》文本中用一种年月日期时间的方式,表达了速变时代,我们被置于一种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的“零乡”状态。
————————————————————————————————
————————————————————————————
什么是半途主义——半途主义开创者,著名作家唐国明如此作出回答
————————————————————————————
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成就天下的人。
半途主义,既是哲学思想,又是文学观念。就如半途主义开创者唐国明,用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诗意流方式,在他的半途主义三部曲《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零乡》中表述的那样——
远方没有远方,你到达的远方,不过又是一个远方的半途之上。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
人只有把自己放置在半途上,才有成就自己的多种可能。我们都是半途上的产物。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成就天下的人。
此刻一切都在途上,面临着此刻命运;我们此刻的命运,即使千难万险,也要把握住一个又一个此刻,以“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修德安和天下”的精神,去成就自己与天下,去成就自己与天下那个渴望的归。让自己归于天下,归于奋发图强的途上。在无数不确定中,归于能看到摸到的天下此刻。
1是2的半途,2是1的下一刻。此刻是我们唯一的财富,万物永在途上。
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 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在途上的我们,除了只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已经没有别处,没有远方,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只有一条我们无路可逃之路,只有零乡,只是在此刻。
我们的生活不是在别处,我们只是生活在途上;学生问死,道听途说,闲言碎语;为菜米油盐酱醋茶或钱权名利诗酒花,奔波不停,劳作不息。
在n是整数前提下,要么永远在1除以“2的n次方”的、至小无内的流动时空途中,永存而在地转圈,将自己消解耗尽;要不就是处于“2的n次方”那个至大无外、能自由而行的时空途中,将自己无限永恒。
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处在4的半途中。或当你到达1时,你想抵达2;当你到达2时,你想抵达4。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半途,被置于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在瞬息万变,难以确定的世界,无归的我们,只有将天下、路途、此刻当作有归的故乡、有归的家。只有归于天下、归于路途、归于此刻,一个又一个此刻地乘风破浪;一个又一个此刻地归于途上与天下——抵达1时,再去抵达2;抵达2时再奋进地抵达4。如永在半途之上,披荆斩棘,一个又一个此刻地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永在途上地将天下万古流传的事业开创。
————————————————————————————
唐国明定理:
1、“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
2、万有在增减变化,而不在生灭。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造化中,太阳永不会熄灭。
3、1是2的半途,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万有总在途中。半途就是一种飘着永远抵达不了尽头的无归的零乡状态。
————————————————————————————————
唐国明将世人诟病不休的龙头蛇尾丑八怪样的120回《红楼梦》,再现出了曹雪芹原来全部完成的100回《红楼梦》原本西施的样貌。
《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的“考古复原”根据与资料来源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
再现曹雪芹文笔就是将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续写的部分剔除,留下曹雪芹的原文部分20回。
唐国明说: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作者简介:
——————————————————————————————————————
……………………………………………………………………………………………………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
………………………………………………………………………………………………………………………………………………………………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
唐国明从《红楼梦》程高本后40回中将发现的曹雪芹文笔,如同寻找一个被人分尸后的尸骨,将找到的点点滴滴曹文骨肉组织起来,然后以考古复原的方式再现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文笔二十回,
自然地契合了脂批中多次提到的百回《红楼梦》,名为《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在仍以考古复原方式再现《红楼梦》第67回曹文的基础上,与对前79回的再次校对上……
另,前八十回其他回,是以俞平伯先生校对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的《红楼梦》前八十回、
河南郑州2004年9月海燕出版社第1版周汝昌先生用所有脂批本汇校的八十回《红楼梦》
与2003年4月作家出版社第1版郑庆山先生校订的《脂本汇校石头记》八十回为主校本,
以考古复原的方式相互汇校而成,再与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版《红楼梦》互校一次成文后,再参照程乙本、程甲本纠正语句错误之处。
加上我在程高本后四十回基础上去伪存真考古复原的八十回后的二十回《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
而合成了这个前后语言风格统一、脉络贯通,回归于曹雪芹原意原笔的百回版本——
《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
————————————————————————————————————————————————————————————————
唐国明是谁——
一个雷打不动、火烧不倒、风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明月清风中人;
一个流血不失长风情怀,火烧无损鹅毛风范、究天地之得失,强天下之心力、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文人;
一个胸怀惠泽天下、造福万代;与时俱进思危奋发、实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怀的人类知识分子;
一个提出半途哲论的命运跋涉者、文学执着者、思想开拓者、灵魂共鸣者的半途主义哲人、诗意流公子;
一个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的红楼梦中人、再现曹雪芹文笔学者;
一个喊出力定乾坤、理安天下, “不失长风情怀,已具鹅毛风范”、“以汹涌之势圣洁诗歌神坛的脏泥污水,以大风吹送鹅毛扬空之力让诗歌重回不胜寒的高处”的鹅毛诗人
一个主张去除框架束缚,把古诗写得天然上口、自然成声、水到成流、清水出尘的自由古体诗人。
一个“愿是高山,愿是流水,愿是清风明月的模样;不愿贫穷,不愿奢华,只愿思危奋发图强”的半途先生。
………………………………………………………………………………
体现在唐国明身上的半途主义人文精神,如唐国明诗作名篇《读书人》中所说的——
雷劈不倒,火烧不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 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 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 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读万卷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富天下之力/ 行万里路,穷天地之理,成一家之言,安天下之心
————————————————————————————
——————————————————————
………………………………………………………………………………………………………………………………………………………………
唐国明,男,汉族,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一个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 融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体,集鹅毛诗、再现曹雪芹文笔、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
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钟山》《诗刊》《鸭绿江》《延河》《星火》及其他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章数篇。
自2013年始其墨迹“鹅毛帖”一幅字能换3000元。
2016年出版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8年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2019年出版网红至今的半途主义诗集《鹅毛诗》。
自2013年起,因再现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追梦事迹,陆续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安徽卫视、南方卫视等电视台通过电视节目《中国梦想秀》《奇妙的汉字》《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报道,被美国及其海内外无数报刊网络媒体报道至今。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哲论: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的“零乡”……
2018年4月完成《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原名《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9年4月江苏无锡市《太湖》杂志双月刊发表唐国明半途主义文学探索“诗意流小说”原创开山之作《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0年6月完成半途主义探索小说扛鼎之作“鹅毛小说”《零乡》。
什么是唐国明“鹅毛小说”,就如作家唐国明本人所说的——
鹅毛小说,就是吸收了诗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创作手法,就像鹅毛脱离了天鹅,迎风四处飞舞,鹅毛仍然是这只天鹅身上的鹅毛。
2020年10月29日与10月30日,唐国明因微博新闻话题#男子蜗居20年想复原红楼梦#连续两天上热搜,成为网络 “亿万流量”的热门人物。
2021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唐国明因新闻话题#男子蜗居出租屋21年复原红楼梦#上全网热搜。
2022年4月唐国明出版集22年心血企图以文学方式阐释半途主义哲学的跨文体式长篇小说,集诗、文 、史、数、哲于一体的、开创“诗意流”的百科全书式史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2022年4月8日正观新闻全网发布关于唐国明的新闻《湖南一男子蜗居22年复原红楼梦》,报道唐国明开创半途主义和鹅毛诗。
2022年4月9日至11日澎湃新闻发布关于唐国明的#男子蜗居22年再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新闻上长沙同城热搜。
…………………………………………………………………………………………………………………………………………………
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与“半途哲论”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任一偶数除以2”加减同一个正整数,能得出等于这个偶数的两个素数;且两不对等素数都分布在“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与之数差相等。这个理论我们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无穷无尽的未知数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1+1”通用公式为:
t﹦[(t÷2)﹣q]+[(t÷2)+q]
(除素数2与5外,其素数个位数取数范围只能在1、3、7、9中循环取。)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万有总在途中:
用个位数是1、3、5、7、9的奇数,乘以3加1,则会递增为个位数是0、2、4、6、8的偶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奇数递增为偶数的运算规则叫“奇变”,再用2连续整除至此偶数为奇数,我们且把这一由偶数递减为奇数的运算规则叫“偶变”……任一大于零的正整数,通过连续的这样的“奇变偶变”运算,如无穷无尽数字的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