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短讯!把根留住——抚松县北岗镇人参种栽市场调查

2023-04-21 18:37:31 来源:白山融媒

4月16日凌晨5点,抚松县北岗镇人参种栽市场一派繁忙景象:分等、议价、挑选、过秤、装车……记者发现,还没到交易旺季,场外的各种车辆已经一眼望不到头。


(资料图)

“‘水子’交易在万良,栽子交易在北岗。”相比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北岗镇人参种栽市场规模虽小但专业化强,是对前者的功能分化与配置细化,两者主次分明、相辅相成。

北岗镇拥有优越的人参生长环境、悠久的人参栽培历史和厚重的人参文化底蕴,形成了“把根留住”的浓厚氛围。

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润、雨雾充沛,适宜人参生长。

“七两为参,八两为宝。”1981年,北岗镇出土了净重九两二钱(十六两一斤)、总长79.5厘米的野山参,被作为国宝陈列于人民大会堂吉林厅。

“参乡源头在北岗。”当地人参文化学者魏本胜说,“根据《抚松县人参志》记载:抚松县人参栽培生产约有460多年的历史,民国时期主产区在‘三岗’(北岗、东岗、西岗),北岗营参户最多。”他还反复提及,“地名是历史活化石。我们这里的五里、10里、东15里、东北15里、北15里、20里小山原名分别为苑发岭、梁景培、于顺陶、潘兆峰、王庆中、张乐同小山,都是因人栽植人参和种地而叫起。”

1986年出版的《北岗乡志》也印证了魏本胜的观点—“民国时期,北岗地区的人参已成规模,不论从数量还是到质量,均占‘三岗’之首,是全县人参的重点产区,年产水参在十万斤以上,素有‘人参之乡’之称。”

1995年,抚松县被命名为中国人参之乡。在那之前,北岗群众一直把人参称为“铁杆庄稼”“摇钱树”。

人民公社时期,北岗国营林场把个人交公的二十丈二十三年人参又栽了三年。1961年起参时最大的重2.8斤、最小的重1.5斤,一棵1.6斤重的就卖了1700多元。

崔长安出生于1956年,是北岗镇著名的放山把头,从祖辈闯关东至今已传至第八代。他从小就跟随父亲放山、种参,有着丰富的人参栽培与鉴别经验。

“北岗出产的人参做货成色好、折干率高。一般情况下,水参做货平均3.5至4斤出一斤,这里3.2斤就行。”崔长安进一步解释说,除了土壤、气候等因素,北岗人参栽培技术成熟,尤其是注重留种、选种、育种,“北岗发籽是一绝。生产队时有15个小队,每个小队都有技术员。到现在,参农基本人人都会疏果、优选、发籽。”

抚松县曾于上世纪实施过“一两千籽”计划,为保证人参种子个大饱满,力求1000粒种子就能达到50克,在北岗镇获得成功。前几年,北岗人参种植又通过了国家GAP认证。

北岗镇人参种栽市场总经理杨玉伦从1980年开始从事人参生产与经营,曾经往返大江南北15年,对人参和人参产业有着深厚情感。

2013年,北岗镇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一个人参综合市场,主要用于人参物料与种栽交易,后因大雪压倒了棚顶,投资商没再追加投资修缮。参农只好转到镇区道路两侧交易,露天存放、条件简陋。这让杨玉伦萌发了择址重建的想法。

2014年,北岗镇人参种栽市场建成,占地1.1万平方米,钢架大棚面积达1800平方米,为参农就近交易提供了方便,满足了市场对优良种栽的需求。近年来,种子、栽子交易额分别达到5000万元、4亿元。

这个市场春季于4月15日前后开市,4月20日至5月5日是高峰期;秋季于10月5日前后交易,一直持续到落雪封冻,聚集了东北各地的人参种植业户。

每年高峰期时,北岗镇人参种栽市场内外人声鼎沸、车水马龙,有的业户一次性卖出栽子2万斤,有的业户甚至还没到达市场就完成了交易。参农纷纷给杨玉伦点赞:“我们得好好感谢你,服务挺好的!”

服务项目里最重要的一项——人工挑选种栽,别土不生、他土不长。这得益于北岗多年传承下来的人参种植经验。

“以往,人参栽子分为五路7级,从头路到五路以外,最差的还有‘拉渣子’和没芽的‘下货’。现在,栽子分为三路,价格差距很大。”崔长安介绍说,参农基于参土质量与手头现金考虑,会有目的地选择不同等级的种栽。

北岗镇人参种栽市场交易旺季,有200多名当地中老年农民参与挑选人参栽子。白天,他们熟练地把栽子分级、归类、理顺、装袋。次日清晨,这些经过精挑细选的人参栽子很快就会易手,然后流散到东北的各个山头地块。

“我帮助交易双方雇人分选,把住栽子质量关。雇的都是本地的老年人,工时费15至20元。从这个意义说,这个市场除了服务参农,还等于是‘北岗人的市场’。”杨玉伦说。

北岗镇农民于凤香多年从事人参栽子分选,她说:“正好是农闲时节,能挣2000至3000元,主要是大家在一起挺乐呵。”

北岗镇人参种栽市场按每斤栽子0.2元左右收取服务费,种栽卖家则是在市场占个摊位、摆些样品,和买方谈好价格后实行场外交易。在这里,买卖时称秤免费,摊位也不限时,还提供麻袋、纸箱等便利供应。

当天,北岗镇人参种植户张永萍出手了几百公斤人参栽子。她说:“这个‘家门口的市场’具有适合栽子的温度,场地宽敞比在家里方便,挑选栽子的人手充足。在这里,栽子晒不着淋不着,放多长时间都行。还有就是,栽子质量特别好!”

北岗镇特产助理王衍亮说:“栽培人参投资较大、风险较高,现在种参的农民在减少。但有了这个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总体看参业占农民收入的70%以上。”

崔长安回忆说,父亲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撒野籽”。1960年秋天,北岗大顶子大队在东山林内移栽参苗、播种参籽,任其自然生长,为大面积栽培林下参积累了丰富经验。1978年,北岗三大队引进美国西洋参获得成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北岗当地采人参、种人参、爱人参,人参文化底蕴深厚,也在与时俱进地发扬光大。

抚松人参博物馆珍藏有三尊木雕,分别为人参王、人参把头、园参王图腾,全部出自北岗一名年老的放山把头,家中祖传、供奉多年。

北岗镇还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人参故事”和“开山习俗”传承人多名。央视、多省卫视与香港、台湾等地区电视台在北岗拍摄纪录片30余部,北京大学等高校学子多次到北岗参加研学实践活动。

这里还有人参文化大院、参姑娘秧歌队、参娃娃艺术园,当地人作词作曲、自编自演的《老把头之歌》《人参美》《我是棒槌娃》《三大怪》等原生态、原创艺术。

2013年,抚松县长白山棒槌文化研究会在北岗镇成立。2016年,由北岗老参农李德义、李宗浩、丁兆贤等倡导,群众根据历史传承及习俗自愿捐助建造了“人参三神庙”。

经过几百年历史积淀,北岗镇有85%以上居民种植人参、95%以上居民从事人参相关产业,生产人参膜成为镇区两个村的王牌集体项目。如今,杨玉伦的儿子杨斌在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回乡与父亲共同创业。崔长安两个远嫁的女儿也回到北岗直播带货,一年下来营业额达到60多万元。

北岗镇党委书记张晓利表示,“我们将紧跟‘中国人参产业示范区’建设规划,讲好人参故事,打造‘参乡源’品牌,让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实现人参产业绿色、多元发展。”

记者:王博凡  责任编辑:李慧龙

编辑:孙晨  佟嘉硕 

标签:

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