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评价(怎么写别人的评价)带娃原始日记2019-08-24 21:49:51
(相关资料图)
朋友的孩子上初中了。前几天她和朋友去吃自助烤肉,孩子也跟着来了。我之前一直知道这个孩子性格内向,但是她那天表现出很多状态,说明她是一个极度讨厌自己的人。比如我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能看到她发呆,每隔一段时间就叹息一声“唉”,好像有很多难解的心事。比如她会把很久以前发生的糗事放在心上。一个人发呆的时候会想起那些尴尬的事情,然后会对自己抱怨:“我怎么这么不小心呢?”如果当时那些尴尬的事情没有发生呢?肯定没有人会像我一样总是惹麻烦吧?"
我和她聊天的时候,她问我:“阿姨,我是不是有精神病?总觉得自己很讨厌自己。我不漂亮,学习不好,什么都不会。别人找我帮忙我不知道怎么拒绝,但是我总是做不好,总是帮别人。几乎可以说我什么都没做,没有优势。”
说这话的时候,她心里很心疼,这样自我厌恶的人总是太在意别人的眼光,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放在心上。他们每天都不止一次的想“哦,我要是能重生就好了”“三分钟前我绝对不会做这种傻事”之类的话,但她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只有自己才会在乎自己的事情。
所以今天就来说说自我厌恶吧。
01.什么是自我厌恶?顾名思义,自我厌恶是指一个人感觉不好,讨厌自己甚至厌恶自己。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而是对整个人更深的厌恶。
那么自我厌恶是如何形成的呢?
社会心理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在他的《镜像自我理论》(Mirror Self Theory)中提到,人们会关注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看法,并用这些话来形成自己的判断。
但是,当我们收到的大部分评价都是“差评”时,人们就会将这些负面评价内化,认为自己在这些或那些方面不好或不好,从而逐渐形成自我厌恶。
爱德华·希金斯在他的自我偏离理论中也提出了三个自我:
实际的自己:我们实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也是我们的现状。
理想自我:我们想要拥有的特质和我们对自己的愿景。
应该的自己:我们认为自己必须具备的品质,底线,不能丢。
就像开头提到的那个小女孩,当她得到一个不好的外界对她的评价时,她放不下那个评价和行为。这个时候,她应该认识到的那个自己偏离了实际的自己,让她觉得自己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是失败的,让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生活中,总会有讨厌自己的人。比如我身边有个同事经常跟我说:“我觉得我老板不喜欢我,我总是做错事。别人能做好,我就做不好。”我可能很快会被解雇。"
这种人总是挂在嘴边的是“对不起”“对不起”。当生活或工作中出现问题时,他们总是在第一时间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认为自己没有做好导致了不好的结果。
不可否认,这种人是公认的“老好人”,他会习惯性地把自己所有的攻击性情绪都指向自己。其实说到底,在他自我厌恶的背后,有他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过度的自我期待。
02.自我厌恶的人有哪些行为很多人认为自我厌恶的人,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小女孩一样,自卑,内向,不懂得拒绝,但其实这只是自我厌恶的形式之一。那么一个人的自我厌恶行为体现在哪里呢?
l喜欢贬低别人。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心里越缺少什么,越喜欢表现出来。有些自我厌恶的人对自己极度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但透露出来的却是另一种态度,就是拼命说别人不好。
这种人通过贬低别人来获得心理上的提升感,但这往往只是一种虚假的心理优越感。唯一的好处就是能让自己好受点,没有其他好处。在现实生活中,这类人往往会体验到一种挫败感,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所以往往会看不起别人,以达到一种心理平衡的状态。
我渴望成为被羡慕的人。
总觉得自己一无所有,生活低人一等,经常陷入情绪中。感觉周围的人都在过着洒脱的生活,我也在和别人同时做着同样的事情,总觉得别人比自己更完美,不管结果如何。
其实这种心理的人并不是羡慕别人,而是想要别人的关注和喜欢。说到底,他们是因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才从心底里不认可自己,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个羡慕的人。
我曾经用消极的方式激励自己。
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总是习惯用消极的方式激励自己。比如这个时候,自我厌恶的人会说:“我连这个都做不好吗?”“如果我连这个问题都解决不好,那我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们总是喜欢用自我厌恶的方式进行自我威胁或自我批评,来激励自己,督促自己改变。
l容易把别人的看法和意见当成指责。
自我厌恶的人总是对自己的做法没有信心,坚持不了自己的想法。就拿文章开头那个小女孩来说吧。我们一起自助烧烤。在操作的过程中,妈妈告诉她怎么抹油,怎么放调料,怎么烤的好。对于普通孩子来说,按照妈妈说的去做就很好了,但是她却因为这个陷入了沉默。她把妈妈的行为当成了对自己的批评,她认为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好。
03.人为什么会陷入自我厌恶?说到孩子的性格缺陷,很多人很容易想到家庭和父母。的确,每个人的性格形成都和自己的家庭以及成长道路上的经历有一定的关系。有些家庭,父母对孩子过于苛刻,孩子会变得自我厌恶。
尤其是当父母的批评缺乏恰当的表达,而孩子还没有能力区分批评和指责的言行时,就会习得“我什么都不擅长”的感知和思维模式。为了获得一种力量感,为了迎合父母,孩子会逐渐不再把自己当孩子,逐渐对自己产生自我批判、不满和厌恶。
然而,在一些家庭中,父母不会过分挑剔,孩子仍然会变得自我厌恶。那是因为父母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没有及时给孩子鼓励,让孩子在父母面前永远得不到肯定。这就给孩子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我满足不了父母,但我不够好。
一般来说,不能与父母和他人建立良好亲密关系的人更容易产生自我厌恶感。这种疏离感常常让他陷入孤独的境地。面对挫折和困难,自我厌恶能让他逃避,摆脱,因为“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想法比改变别人更能让他有掌控感。所以这种人往往会想,“等我变得足够优秀,一切都会变得更好”。
04.孩子如何摆脱自我厌恶?自我厌恶的人其实很矛盾。他们讨厌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想变得更好。同时,他们在心理上也无法接受自己对他们无能为力,所以常常会陷入情绪中。那么我们如何摆脱这种自我厌恶感呢?
我从优越感的角度看待自己
很多家长在孩子做完一件事的时候,都会习惯性地“挑毛病”。比如他们的孩子这次考试考了95分。大部分家长首先看到的不是孩子考了95分,而是孩子丢了哪5分。这是从一个弱势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孩子。如果你站在劣势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孩子现有的问题就会被放大,在你自己眼里就是百分之百的错,因为你看不到这个时候孩子的优势。
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完全影响孩子的视角。自我厌恶的孩子倾向于从问题的角度看待自己:“我有哪些缺点需要改正?”“下次怎么避免这样的问题,才能更好?”我们要引导孩子从有利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比如让孩子多关注自己的优点,做了哪些让自己开心的事,面对挫折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
从优越感的角度来说,你可以给自己力量,所以不需要通过自我厌恶来避免自己的无力感。
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自己
我们常常容忍别人的错误,却对自己的缺点耿耿于怀。众所周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优点,但这种优点往往被自我厌恶所掩盖,无法被自己发现。
当你觉得自己很挫败或者做了一件很失败的事情的时候,也可以试着忘记自己的立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自己的错误。换句话说,把自己的错误当成别人的错误,看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态度。
在一本叫《不是你的错:超越自我的仇恨》的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这辈子遇到一个人,把你当自己看待,你早就离开Ta了。”更多的时候,我对自己的要求比别人高。当我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时候,我想我会对自己更加宽容,减少很多自我厌恶。
l改变归因风格
比如,一个自我厌恶的孩子考得不好,他就会想:“无论我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总是考得好。”其实在这样想的同时,他已经把原因归结到了智力、运气之类难以改变的东西上,所以他会很容易变得抑郁。这种归因会让他感到无力,强化他的无助感。
如果原因可以归结为可以改变的事情,比如考的不好,正确的想法应该是“这份试卷主要是针对实际问题,我准备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收集错题,克服”,那么我们就会把精力放在改进不足上,而不是质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对自己更加厌恶。
除了以上几种方式,自我厌恶的人还可以列出自己的优点,放在自己前面。他们总是提醒自己要多关注自己的优点而不是缺点,肯定自己的突破和进步,不要消极评价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他们就能慢慢改变自我厌恶的情绪,变得积极自信。
标签:
滚动